尹家河村村史情趣用品館里,小朋友在體驗舊式紡車。唐建攝
  本報記者支票貼現 李祥 通訊員 劉煒
  昨天一大早,尹家河村鄉情村史陳列館就迎來了一撥城裡的客人。“節假日都會有些零散的客人來參觀,600年的村子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。”情趣用品陳列館負責人、村子的老支書鄭增順告訴記者,9月開館到現在,接待了300多人。
  昨天上午,記者來到通州區西集鎮尹家河村鄉情村史陳列室。鍘刀、石磨、耕犁、馬燈……一件件銹跡斑斑的家伙什兒帶著客人們穿越歲月時空,乾什麼用的,怎麼用,每一件“老物件兒”還都有一段故事。村現任黨支部書記鄭丙良舉起幾張1968年到1970年的勞動分紅清單,港式飲茶上面清晰地記錄著1968年老鄭家有兩個勞動力四個孩子,年終一共分了二十六塊五毛錢,生動地證明瞭當年村民的收入水平。再往前,民國初年簽發的工商營業執照,距今近百年,“這是村民尹西青捐贈的,是這兒最老的物件了。”
  尹家河村位於通州區最東段,有著“京東第一村”的稱號。該村起源於元末明初,歷經六個世紀。尹姓自福建漳州龍溪72溝村遷至此地,在漒漒河(今潮白河)西岸定居。尹家河村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,在北京和河北的交界處,又緊鄰潮白河,曾是一處交房屋出租通要道。
  解放前夕,通縣縣委、縣政府都駐在這裡;這裡是西集鎮第一個黨支部;是解放北平時軍隊的重要通道……從村口的石橋,到河邊的浮橋,每一個物件都有著歷史的印記。
  村史陳列館負責人鄭增順是村裡的老支書,一直在寫尹家河村史。15年村支書的經歷讓他更加用心記錄著這個小村莊的點點滴滴。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寫著:西集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在尹家河;高蹺會、大頭會等花會遠近聞名;西集地區第一個溫室大棚建在尹家河;1951年,尹家河榮獲全國掃盲先進村榮譽稱號……
  最著名的還是尹家河村的擺渡口。自尹家河建村以來,就有了渡口,大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。據介紹,潮白河上有很多渡口,數百年來,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鄭增順說,200多年前,尹家河的渡口曾建有一座小石橋,一直用到近代,因為水災頻仍,石橋被大水衝垮,石頭淤積河底。到了戰爭年代,村民尹寶明等曾在此擺渡行人及車輛。1945年秋,抗日戰爭勝利後,一支八路軍開往東北,就是從這裡的渡口過河。當時八路軍日夜兼程急著過河,村裡準備了幾條大船,每船能擺渡五六十人,晝夜不停擺渡。
  “解放北平的時候,軍隊就是從我們這兒過河的。”鄭增順說,只可惜當時的親歷者都已故去,只能從歷史資料和村民們的口口相傳中間接獲得一些材料。“好在當時軍隊過河時,老百姓給搭的浮橋還在,過了汛期還能隱約看見。”
  尹家河村村史陳列館將長期對外免費開放,“為的就是把我們村甚至整個西集鎮的歷史展示給大家看,讓後代們記得我們的光榮傳統。”同時,陳列館將繼續徵集反映區域歷史、民俗文化以及農耕文明的各種實物展品。  (原標題:一座村史館 600載鄉情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j63qjii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