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報訊 新華社記者李西裝斌 劉紫凌 林暉 高亢
  編者按 12月1找房子4日,是三峽工程開工紀念日。昨日,新華社播髮長篇特稿《三峽逐夢記——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》和《三峽工程八大焦點問題透視》,對三峽工程建設進行全面回顧與盤點,深刻揭示其巨大的現實功效、深遠的歷史意義和豐厚的精神遺產。本報今日摘發《三峽逐夢記——寫在三峽工程興建20年之際》,明日摘發《三峽工程八大焦點問題透視》,敬請讀者關註。
  三峽夢,就是安瀾夢、光明夢、通途夢、發展夢。最有巢氏房屋終,匯聚成中國夢……
  三峽夢,西裝外套安瀾夢
  長江裝潢水患,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。從漢初至清末,兩千多年間,長江共發生洪水災害214次,平均十年一次。洪水過後,滿目瘡痍。
  最近一次肆虐是1998年,受災嚴重的中下游五省,死亡1562人,直接經濟損失2000億元……
  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魏山忠說,三峽工程僅防洪效益一項就功德無量。
  三峽工程擁有221.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,運行10年兩遇大洪水,洪峰流量都超過1998年洪水最大峰值。工程攔洪削峰40%,有效緩解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。
  魏山忠說,“哪怕再遇到像1870年那樣長江有記錄的最大洪水,我們也有應對辦法。”
  萬里長江,險在荊江。三峽工程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——有效保護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地區1500萬人口、2300萬畝良田。現任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、省水利廳廳長王忠法說:“三峽工程巨大的防洪作用,沒有什麼語言可以表達窮盡。”
  “三峽工程啟用後,2010年僅減少上堤查險一項,就節省人力成本2億多元。2012年,更是翻倍。沒有三峽工程,不僅要動員幾十萬人脫產抗洪,還將產生動輒百億計的抗洪成本。”魏山忠說。
  三峽夢,光明夢
  今年10月15日,三峽電廠中控室,數字記錄顯示累計發電超過7001億千瓦時。
  32台70萬千瓦巨型發電機組和2台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,合計2250萬千瓦,三峽電站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,相當於6個半葛洲壩電站和10個大亞灣核電站。
  有人這樣測算:2003年至2012年,按總發電量6291億千瓦時計算,三峽電站相當於替代燃燒2.17億噸標準煤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.9億噸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593萬噸及氮氧化物排放167萬噸。三峽工程被世界著名科普雜誌《科學美國》列為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。
  自三峽起,中國水電裝備用7年時間跨越了與世界30年的技術差距;“總結下來,三峽有100多項世界紀錄。”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認為,三峽工程把中國水電施工技術和水平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  三峽夢,通途夢
  660公里深水航道,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……
  三峽蓄水極大改善了庫區航道條件,長江終於成為實至名歸的“黃金水道”:船閘貨運總量從2002年前每年2000萬噸水平提高到2011年以來的逾億噸。
 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長江的枯水期,天然流量約每秒3000多立方米。有了三峽工程,現在枯水期也可以維持長江流量在每秒4000立方米以上。
  枯水期,水庫向下游補水,有利沿江城鎮供水;5月至6月,汛期到來前,三峽水庫騰出庫容,加大下泄流量,有利於城鎮供水和農田灌溉取水。
  2011年,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遭遇數十年不遇的大面積乾旱。三峽水庫抗旱補水總量54億立方米,相當於一個接近千萬人的大型城市一年用水量,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、生產、生態用水和通航條件。
  三峽水庫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庫,在長江流域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顯。
  三峽夢,發展夢
  大江安瀾,給長江沿岸省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  上世紀70年代開始,宜昌抓住葛洲壩和三峽工程建設機遇,10年間由小城市發展成為中等城市,又用20年發展成為大城市。如今,水電之都做起了“大城夢”:到2015年,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達到200萬人;到2030年,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達到300萬人。
  沿江而下,從武漢到黃岡、鄂州、咸寧,湖北省將26個港區整合,一個“億噸大港、千萬標箱”的武漢新港在40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上正在迅速崛起。“有了三峽工程,防洪壓力減小,對碼頭招商引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”
  在上游,重慶提出“將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成為西部內陸出海主通道”,正逐步成為西部地區的“準沿海”城市。
  目前,長江上游地區80%以上的冶金、裝備製造、電力、汽車、摩托車等產業均臨江佈局,水運貨運周轉量占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貨物周轉量的50%以上,90%以上的外貿物資通過水運完成。2012年長江幹流年貨運量達18億噸,是美國密西西比河的3倍,歐洲萊茵河的5倍。
  最新消息傳來:10月中旬以來,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組成的調研組在長江流域多個省市進行調研,計劃編製“長江經濟帶”規劃,依托長江建設“中國經濟新支撐”……
  三峽夢,中國夢
  從來沒有一個工程,如此飽受質疑反對。
  “對三峽工程貢獻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對者。正是他們的追問、疑問甚至是質問,逼著你把每個問題都弄得更清楚,方案做得更理想、更完整,質量一期比一期好。”雖然離世已經一年多,潘家錚院士的話,至今仍然迴蕩在人們耳畔。“三峽工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,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”今年8月28日,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十八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,一錘定音。
  迴首百年三峽路,人們發現:巍巍三峽大壩,不僅在世界工程史上有一席之地,更在中華民族精神坐標系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位置。
  這精神,是舉國上下團結一致的支援精神;是舍小家、顧大家、為國家的移民精神;是建設者和運行者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益求精、爭創一流的精神。
  三峽工程,同載人航天工程、青藏鐵路等偉大成就同提併列;
  三峽精神,和載人航天精神、青藏鐵路精神,一同載入共和國精神史冊。
  (原標題:三峽逐夢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j63qjii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